服务热线:400-1644-678 网址:www.00695.com
媒体新闻

财经小百科|爱"敲竹杠"的商家 真的有错吗?

2019/5/4 11:05:00

从古代重农抑商开始,人们似乎就对商人缺少好感。无奸不商,重利轻义这一类词语也经常被扣在商人头上。

这一点,尤其体现在 “涨价”事件中,如果商品因为某些原因价格上涨,那么商人无疑将要承担最严厉的指责。

涨价的商品

某个地区的自来水管破裂,造成当地居民在未来数日将无纯净的自来水饮用。这时,人们把目光瞄向了商店的桶装水,纷纷大量购买囤积。

商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连锁反应,于是上调了桶装水的价格。这毫无疑问将引起公愤,《今日美国》甚至用“风雨过后,秃鹫现身”来描述这种情况。

有时,政府也会有所行动,对商品价格进行监视,限制。

价格对资源的配置

通过上面的例子,结合实际,我们会发现,涨价的商家很容易被“妖魔化”。事实上,不妨换个思路思考这件事情。

桶装水因为水管破裂而变得相对稀缺,人们会加大对其的抢购力度。如果价格保持不变,那么仅有的库存很快就会销售一空。第二天,其他人花再多的钱都买不到水。

如果价格上涨,会发生什么事呢?人们的行为会变得相对理智,不会花过多的钱去购买超过自身需求的数量,因此,更多的人能有机会买到水。

此外,上涨的价格还会把外地的供应商吸引过来,商品能提高额外供应的几率。

这就是价格对资源的配置作用:商品需求增加,价格上涨,同时,商家得到了这一信息,会增加商品的供应量,彼时,价格又会自然回落。

看似“敲竹杠”,发灾难财的商家,其实恰好尊重了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。当然,政府配给或管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,只不过并不是最好的罢了。